- 作者:朱浩然 文 教育学院学生会宣传部 图
- 时间:2021-11-29
- 来源:教育学院
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,传承国学文化经典,营造崇尚阅读的校园氛围,增强文化经典的育人实效,11月26日晚上,教育学院在图书馆502视听室举办以“诵读国学经典,传承传统文化”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,此次比赛面向学院全体学生进行选拔,共有11组参赛队伍进入决赛。教育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比赛在第一组《读中国》中拉开帷幕,整首诗气势恢宏,立意高远,诗韵浓浓。选手们情感收放自如,将自己与诗融为一体,切身体会内心深处的那一腔爱国情。第二组选手以《诗经》中“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开场,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独特之美,与千百年后的今天难以寻找到的“汉家儿郎”形成对比,引发同学们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。第三组《传承国学经典》以先人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,体现出国学经典的熏陶对中华儿女品德养成的重要意义。第四组选手带来的《传承》从焚书坑儒到文艺复兴,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国学经典传承至今日的不易,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。
第五组选手诵读《月》
第六组选手诵读《声声慢》
第五组选手带来了《月》,伴随着轻悠婉转的乐曲,选手们读出了“空山新雨后”松林间明月朗照的清幽意境,随着音乐的跳转,朗诵者又带领大家感受了“红日初升,其道大光”“纵有千古,橫有八荒”的豪迈豁达。第六组选手带来的《声声慢》则从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中,讲述了李清照坎坷而又悲惨的一生。第七组《美哉,诗经》的深情朗诵,不仅表达了作者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赞美之情,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国学经典无需修饰的美。
第八组选手朗诵《它将飘去哪里》
第九组选手朗诵《少年中国说》
第十组选手朗诵《看我华夏儿郎》
第八组带来的《它将飘去哪里》,选手的朗读让我们梦回盛唐,与李太白共饮,和王昌龄一同醉卧沙场。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共同努力,使这缕墨香飘向更远的前方。第九组带来的《少年中国说》,在选手声情并茂的诵读声中,我们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对中国少年的期望,也让我们再次清楚了作为中国少年的责任与担当。 第十组《看我华夏儿郎》中一句“何惧道阻且长,看我华夏儿郎”深刻抒发了中华儿郎在面对挫折时,迎难而上、顽强不屈的品质。第十一组带来了《诵传统文化,歌时代经典》,选手们铿锵有力的声音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,激发了同学们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热情。
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曹亮为一等奖获奖选手颁奖
教育学院副院长郑琳娜为二等奖获奖选手颁奖
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崔灿为三等奖获奖选手颁奖
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崔灿为优秀奖获奖选手颁奖
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,最终第四组选手20小教本3班王迪琛团队,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;第二组选手21小教本2班李雨萌和第八组选手20学前本1、2班陈姿君团队获得二等奖;第五组选手20学前本1班范思雨团队、第六组选手20小教本1班马萍、第十一组选手20学前专2班张静思团队获得三等奖;第一组、第三组、第七组、第九组、第十组的队员们分别获得优秀奖。
随后,教育学院副院长郑琳娜对选手们的表现作出点评。她对国学经典的概念进行界定,对选手们朗诵时的咬字发音、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、情感调度等方面进行点评。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,从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。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曹亮就本次比赛作总结发言,对选手们的积极参与表示肯定。他指出,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,体现了中国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,比赛虽然已经结束,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不能停止,作为青年的我们任重而道远。
通过此次活动,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,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,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,进一步深入感受了中国国学经典的艺术魅力!